白沟网供网 - 白沟箱包门户网

首页 > 资讯 > 白沟资讯

中国箱包之都——白沟与箱包的前世今生

2017-08-10 01:37:02 凤凰网河北

 继2016年保定市成功举办河北省首届旅游产业大会、叫响“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旅游品牌后,今年9月21日至22日,以“新业态、新体验、新品牌”为主题的首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保定高碑店、定兴、白沟新城三地联合举办,继续践行“以一届旅发大会改变一个区域的发展面貌,塑造一个响亮旅游品牌”的保定经验,倾力打造保定旅游新品牌——“京南小镇特色旅游体验区”。

作为首届保定市旅发大会承办地之一的白沟新城,你可能还有些陌生,但说到中国箱包之都——白沟,你肯定不会觉得陌生。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白沟的历史,寻迹白沟与箱包的前世今生,在此过程中相信你对白沟新城和白沟的概念区分也会有所了解。

白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便是商贸重镇。汉朝时,白沟地属阳范郡,为其五沟之一,因水面多白芙蓉而得名,亦称白沟河。三国时期,白沟市场初步形成。到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双方以白沟河为界,白沟成为通商口岸、进攻交割的场所以及传递信息、互相往来的关卡,白沟市场得到发展。“近贾齐鲁,远通闽粤,士商问渡,灌溉向望”,一派繁荣景象,时称白沟“燕南大都会”。

元代,元世祖继位后,白沟河的船只可直接驶入大运河,白沟成为水、陆交通要道,“四海闻名”的商业重镇。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永定河改道灌入白沟河东流入海,白沟河水量大增,由海上开来的大型船舶可直达白沟靠岸。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白沟成为京城通往南方诸省的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使白沟发展为北方的商品集散地。

清代中叶,从海上开来的小火轮可直达白沟码头,使白沟市场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光“万盛堂”、“意咸永”等大商号就有115家。全国各地的商人前往白沟市场进行交易,当时的白沟有“小天津卫”之称。清代末年,随着交通工具的改进,箱包业也有了发展,出现了个人用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提箱。白沟早期的包装业开始萌芽,口袋铺、柜箱铺开始兴盛。如张记口袋铺,李记柜箱铺,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木箱、口袋、褡裢制作的从业者,既方便了过往商客,也为白沟今天的箱包产业奠定了基础。

从口袋铺、柜箱铺兴盛开始,白沟人的箱包梦想就不休不止。虽然白沟在清朝的繁荣鼎盛已成尘封往事,但历代白沟人重振白沟箱包的梦想却不曾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的1971年秋,白沟镇高桥村原第八生产队的队长张国清、会计李明新将给女儿买手表和准备购置过冬棉衣的250元钱凑在一起,从天津买回了两捆人造革料。翌日,经过众人反复磋商、比量、裁剪、缝制,终于加工出第一个人造革自行车座套。在随后的两年间,还是在高桥村,还是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产出白沟第一批最简易的手提兜。1974年,白沟人推出了第一个公文夹;1976年,白沟人又生产出了第一个学生包;1977年,白沟人开始配置简单的五金饰件;1980年,个别村民开始利用集市、庙会悄悄出售自己制作的箱包……

然而,在当时极左路线的指导下和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白沟人的箱包之路走的并的平坦。农民业余加工的箱包产品被看作“资本主义的尾巴”,在集市上出售的成品被没收。以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箱包生产加工,农民拿到的工资只占到了箱包利润的5%,严重背离价值规律的生产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限制了当时白沟箱包的发展。七十年代白沟箱包的萌芽和徘徊发展,也让白沟箱包人清楚的看到,每向前进一步,都要有代价,但这代价并没有让白沟人在箱包发展之路上止步不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辟了白沟箱包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前后,白沟宋辛庄自发形成了一个配件辅料人造革市场。1981年,高桥村及部分村街剩余劳动力开始从土地经营中脱离出来,逐步建起为数可观的家庭式专业作坊,成为早期箱包加工专业户的雏形,并以高桥村为轴心以惊人的速度向周边散射。

1984年白沟镇政府投资,在原有市场基础上正式建立“白芙蓉小商品市场”,这被定义为改革开放后白沟发展的“标志性分界点”。1985年,白沟箱包销售有了固定的地点和基本固定的箱包销售人员,多达几百人的推销大军分散到全国各地推销白沟的箱包产品,而沿着这几百人走过的足迹,白沟的箱包走出了一条通向全国的“丝绸之路”。当时,白沟人在全国建立了箱包之路,在外地摆摊设点,甚至进入各国营的商场。

白沟箱包在1987年至1990年三年间,以低廉的价格和几天就能推出一个品种、款式的应变能力迅速赢得了北方广大农村市场的青睐。到1990年底,白沟箱包已经销往全国二十八省、市、自治区并在北方部分地区建立了垄断地位。而在此期间,白沟箱包形成了专业的销售队伍,原、辅材料购置专业人员,出现了印花、剪裁、设计及其它辅助性工种的专业户,精细分工的出现,使白沟箱包的生产和销售开始走向良性循环。

据1994年初的不完全统计,白沟从事箱包生产的地区已经达到了5个县的50多个乡镇,约500多个自然村,从事箱包生产和销售的人员达7万人,年产量达4500万个(只),约占全国箱包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花色品种达几百种。

2002年以后,白沟镇党委、政府坚持"十城"的市场发展思路,坚持突破行政区域局限,走"以商建城"、"兴工强城"、"品牌立城"的大白沟发展道路,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市场-商场-工厂-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先市场经济,后商场经济,再工厂经济的三跨越,白沟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晋江模式"后的又一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倍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梳理了白沟与箱包的前世今生后,你对白沟和白沟新城的概念或许还是有些模糊,其实白沟和白沟新城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划概念。

白沟,原隶属于保定高碑店市的一个小镇,总面积54.5平方公里,下辖33个村,自1992年设立副县级建制镇。在白沟发展过程中,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命名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

白沟新城,由河北省保定市于2010年9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为副厅级建制,其辖区包括白洋淀温泉城产业聚集区(属雄县)和白沟镇全境(属高碑店市),政治领导权和行政管理权委托转移到保定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白沟新城,行政区域仍归属高碑店市不变。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原属白沟新城管辖的白洋淀温泉城,划归雄安新区管辖,至此,白沟新城辖区仅剩白沟镇。

如今的保定白沟被誉为“中国箱包之都”,也是北方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素有“南有义乌,北有白沟”的说法。依托千亿级的箱包产业基地和专业市场集群,白沟已成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前沿阵地,成为服务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近两年,白沟又先后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如今,更是坐拥紧邻雄安新区和北京第二国际机场的有利地位。一系列国家政策的落地和区位优势的凸显,正推动着白沟新城飞速驶进城市化、国际化、品牌化、时尚化的区域发展快车道。高速发展的白沟新城,作为首届保定市旅发大会的承办地之一,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一届震撼、精彩的市旅发大会。

分享

返回⌈白沟网供网⌋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