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无论是征战沙场的猛将,还是心怀天下的文豪,抑或探索人生真理的大哲学家,都将“独立、自由”等当做人之所以为人的奋斗目标和根本标准。但可惜的是,无论是外来环境、文化的影响,还是内在的个人成长过程,都缺乏对“独立、自由”的尊重和支撑。而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应用,更是在某种程度上扼杀着大众的独立和自由。
虽然这并不是微信有意去做的,但其功能、内容乃至表现等,都将大众的独立和自由抛之一旁。有着数亿用户庞大基数的微信,在同质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每个人还是单独的个体,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趋同,独立和自由无从谈起。
信息泛滥 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诚然,微信对于当下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微信是他们了解世界、国家、身边大大小小新闻、事件等的最重要渠道之一。点对点/一对多的直接交流、小小的朋友圈和随处可见的公众号,成为信息的重要传播途径。微信传播信息之迅速,绝对会让传统平面媒体、门户网站乃至微博等瞠目结舌。
暂且不提数以千万计的谣言信息,仅仅是正常的信息就足以称得上海量。用户之间的联系、群里跳动的信息、朋友圈里的新闻、公众号的推送等时刻将用户包围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海洋之中。虽然很多人都想极力跳出来,却很难做到。在微信成为必备应用之后,其重要性与智能手机可以相提并论,谁都无法从这个圈子中逃离出来。
更严重的是,信息的泛滥让用户时刻焦虑不已,只想了解最新最劲爆的消息,却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专注:如何应对信息泛滥的当下》一书中就提到:“很多人是信息更新的奴隶,这些对更新的寻求消耗了太多的时间……保持专注的困难在于成瘾、填补情感需求、恐惧、渴望。”其中“恐惧”指的是人们不停追寻新的信息,害怕不知道新鲜事儿被嘲讽为无知,害怕自己没有“与时俱进”。但就我看来,这些都是微信带给用户的一种错觉。
与其他社交应用、交流平台不同,微信基于熟人社交强关系链之上。很多人转发各种消息,或者与其他用户交流,就是为了“刷存在感”。而随手转发之简单,也加剧了信息泛滥的程度。日积月累下来,用户自然养成快速浏览信息的习惯。然而还没等进一步深入思考进去,新一波信息又推送过来,独立思考能力最终被弱化。
盲从之下 自由成空
谣言在微信上的快速传播能力和受到的关注度之高,是其他平台所不能“媲美”的。正所谓三人成虎,只要有几个人在朋友圈转发相同信息,往往就会认为是正确的。从这点来看,微信是当之无愧的谣言温床。让人无奈的是,很多用户都只是盲从于虚假的权威、看似正确的论调等,丧失了自由,成为别人胜利战车上的附属品。
此外,各种抽奖、集赞等乱七八糟的活动更像是有“毒药”的苹果。为了价值并不大的奖品,很多人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参与,甚至不惜骚扰亲友,让人不胜其烦。微信上的这些活动拉低了人们的价值观水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自由价更高的真理,在小小礼品面前变得不值一提。
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里曾说到:“群体不善于推理,又急于采取行动,要想领导他们,不能仅仅依据建立在平等学说上的原则,而要去寻找那些能让他们动心的事情、能够诱惑他们的东西。”微信上的谣言和商家都深谙此道,以各种吹捧、奖励等,让用户深陷其中。
挣脱禁锢 从认识自己做起
《万万没想到:生活才是喜剧》这本书中有句话很值得玩味:“你没办法去鼓励一头海豹去飞翔,鼓励一支圣代去油炸,鼓励一只知了去穿越太平洋。”同样,如果心甘情愿被微信繁杂、海量内容禁锢住思想的人,也无法再谈独立与自由。
当然,并不是说删掉微信就可以重新获得独立和自由。而是要对微信进行合理利用,让其成为一种生活的便利应用,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要想挣脱禁锢,要从认识自己做起。分析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从微信中想获得什么,然而再对微信的使用进行合理安排。我们是微信的主人,必须具备对其的掌控力。
独立和自由,说起来有点虚妄,但正是我们成为人的根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