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雷军一言,语惊四座。
“现在这年头,找到合适的风口,卖一根按摩棒、造一张课程表,甚至连摊一个煎饼,估值都可能上百亿。不把风口挂在嘴边,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聊及国内互联网,一位朋友如是说。
“照你说的,所有企业都能成为风口上的猪咯?”
“那是自然,关键是找到风口。”
“产品不好怎么飞?”
“产品是其次,主要是要进行包装,引起风投的关注,把产品包装的无比高大上、有逼格。比如讲一个老人卖煎饼的故事,5块钱的煎饼咱儿卖50块,每天限量还100个,售完即止,这样才够得上逼格。”
“那假如风投不关注呢?”
“那就不断的上电视、做访谈,大量曝光,持续炒作,上来就说我要发一个亿给员工,话题炒热就有人气,眼球来了风投自然就来了。”
“风投的钱烧完了呢?还能好好的做点实业么?”
“做实业那么简单,大家还抢什么风口!”
……
听,风口上空传来梦想破碎的声音!
这两年在互联网风口上飞起来的猪不少,梦想着飞起来的就更多。“xxx将是下一个风口”或者是“xxx,新的万亿级市场”,各种预测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让人觉得中国现在简直是前景无限、遍地流油。
现实当真如此吗?那些找到风口的互联网公司,真的从此高枕无忧了么?我们先看一组统计数据。
2014年11月,搜狐裁员1500人;
2014年12月,拉手网裁员30%;
2015年,红星美凯龙电商团队裁员80%;
2015年,酷6网先后经历两次大裁员,幅度分别达到20%和40%;
2015年8月,一亩田裁员1500人……..
从曾经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窘迫裁员,这才是所谓风口上互联网企业的真实写照。
近些年,电商在中国经历了近乎爆炸式的增长,无数的人梦想着通过它来赚取高额利润,但在我看来,找寻风口的互联网电商就是大海上泛起的美丽泡沫,如果离开了大海的滋养,破裂只是早晚的事情。
有人会说,中国的互联网电商只是暂时遇到了挫折,通过时间的沉淀和电商人的不懈努力,这样的瓶颈早晚会得到突破。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我就告诉你,你大错特错了。风口理论不仅在中国遇到了瓶颈,在国外的日子也不好过,甚至于变成了传统企业的附属。
风口论的冰火之歌:国内热火朝天,国外尴尬遇冷
先说说与中国毗邻而居的日本吧!据统计,2012年日本电商市场年流通额约9万亿日元,而同年中国仅淘宝一家就轻松超过万亿。而凭借7300亿日元年度营业额占据日本电商冠军宝座的亚马逊日本,销售成绩还远差于国内京东商城一家。可以说在日本,电商的地位并不高,跟传统商超或卖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再放眼亚欧大陆中部的德国,余额宝等备受国人追捧的服务项目,在德国却遭遇了滑铁卢。原因何在?除了德国拥有全球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条例外,每家德国银行都拥有十分完备的网络营销系统和经验。当德国人的金融需求可以被银行彻底满足之时,余额宝们自然在德国难以大红大紫。
此外,小米模式的互联网企业在德国很难发展。原因在于,开拓德国市场的手机厂商很多,他们往往与德国各大手机连锁店直接合作,德国人在连锁店就可以购买最新款的现货、享受一整套的后期维修保障服务。当手机店能轻松、全面满足德国人购机需求时,小米的预约发行模式自,怎会让德国人心甘情愿的买账呢?
电商的野马,为何无法驰骋于异国的广袤草原?
为什么在发达国家,一向姿态甚高的电商会备受冷落?原因很简单,这些发到国家的传统企业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其制造水平、服务意识足够让其在电商时代闲庭信步。
还是先看日本吧!日本企业除了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完美程度备受推崇外,日本企业的服务水平更是举世闻名。举2个极其微小的例子:日本很多卖场不仅提供免费婴儿车,而且提供婴儿专用的消毒纸巾,便于消费者擦拭婴儿车;如果去日本旅行,日本卖场不仅提供大尺寸的储物柜,甚至还在前台专门配备了会说中文的服务人员,专门为中国游客提供服务…….当日本的传统企业将服务体验做到最佳之后,电商企业想要通过低价和便捷打动消费者变得异常困难。
再说说德国。德国的工业制造和管理实力位于全球前列,产业链的数字化更是领先于其他国家。当中国传统企业还在使用纸质账本管理进销存的时候,德国企业已经提出要步入“工业4.0”时代了。这样的差距还体现在生产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中。例如,最近德国西门子推出了一个整合了大数据与车联网概念的停车系统。当西门子发现,在汽车保有量极高的欧洲,每天有大约的交通流量在于司机们正在愤怒的找寻车位。捕捉到这一市场痛点后,西门子特别研发这套停车系统来满足车主需求。
“互联网+”≠电商,核心在于对企业运作环节的层层渗透
也许有人会说,因国家发展水平不同,国内外传统企业不能一概而论,弊端重重的中国传统企业迫切需要电商进行颠覆性的创新和改造。你看,李克强总理提到“互联网+”概念便是最好的佐证。
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是荒谬的。我认为“互联网+”与如今众人倡导的风口理论有着本质区别,准确的说,他们不过是套用了总理的概念而已。
“互联网+”关注的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从设计、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每一环节上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而风口论上的互联网思维则重视概念包装和销售策略的制定,对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帮助不大。因此,互联网思维只能被认为包含于“互联网+”之内,但绝不能替代。
以淘宝为例,作为中国领先的B2C电商平台,淘宝一贯以设计精美的页面、打动人心的文案让人称道。然而却鲜少有人知道淘宝真正的核心在于背后庞大的产业链体系。如果没有强大的数据后台支撑,没有高效的后期物流保障,没有连贯有序的产品供应链体系,仅靠一些页面及文案的堆砌,淘宝绝不会获得如今的成功。
所以,一个企业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致胜,最重要的是将互联网融入到整个企业的产业链中,从每一个环节上提升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加以一些消费者喜爱的营销手段辅助,而非仅仅的去炒作一些概念或者是包装一个情怀。
“互联网+”没有捷径可走,提升企业运营数字化是正途
我认为,企业想要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产经销环节的深度挖掘、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
首先是产经销环节的深度挖掘,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其实每个企业都有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间。企业需要在经营中鼓励员工进行自发的效率创新,同时对公司进行适度的扁平化体系改造,缩短各项业务的审批流程的同时让一线员工进行快速决策,公司总部则逐步演变为后台支持和服务体系,提升市场反馈速度。
关于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目前可行的办法是像万达和红星美凯龙一样自行研发企业管理体系,并与企业的实际运营进行无缝对接;此外,还可以与第三方企业服务提供商进行协同作业,借助其专业的企业管理工具。
企业想要提升服务质量,最主要的是将客户放在心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接触市场、捕捉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一线员工不断的观察和反馈找到运营中的不足,用日拱一卒的方式逐步改进服务水平,去赢得客户和市场的认可。
写在最后: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
猪,飞上天了还是猪,不会因为风大就变成雄鹰。所以,忘掉那些无聊的吹嘘,忘掉那些花哨的概念,忘掉华而不实的风口理论吧,别再被他们所迷惑。多低头看看自己的产品,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多关注自己的运营和销售团队,是否能提升服务体验。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下更好的生存下来,生命之花也才能在贫瘠的沙漠中娇艳盛开。